在商事活动中,合作伙伴间的纠纷往往牵动着企业的命运与未来。今年6月,一纸标的额高达72万元的租赁合同纠纷将两家企业推向了法律的对立面。
原来,原告重庆某租赁服务站与被告吉林某建筑公司于2021年6月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向被告出租钢管、扣件、跳板等建筑物资,双方就租金价格、支付、丢失租赁费的赔偿及违约责任等相关事宜进行了约定。合同生效后,原告提供了相应租赁物资,被告未履行支付义务。多次催要无果后,原告诉至法院。
“我们是欠原告租赁款,但是账一直没对起来,我们也没法给啊。”“不是我们不对账,是被告不配合!”承办法官联系原、被告了解案件情况时,双方针锋相对,站在各自立场的坚冰之上,矛盾难以消融。通过对案件的认真梳理,分析研判,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若机械性判令被告企业偿还原告企业欠款,虽然程序比较简单,但是很可能造成“案结事不了”的后果,双方企业矛盾将依然尖锐。
考虑到原告身处异地,来往奔波不便,法官本着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善意初衷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角度考虑,如果能够及时调解成功,既可以维护原告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保障被告企业的持续经营,于是又一次拨通了双方当事人的电话,积极引导双方通过调解来寻找和平的出路。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充分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意见,迅速找到案件切入口,劝说双方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向被告释明拒不履行租赁款项对企业今后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被告企业理清“法律账、信誉账、经济账”,并立足维护原告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兼顾企业的生存发展,从双方合作关系和长远利益等多角度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在法官的劝导下,双方都冷静下来,再次详细核对账目,确定数额,最终达成了分期付款和解协议,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此案的成功调解不仅切实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双方当事人的诉累,同时也维系了两家企业的合作关系,更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双方企业从“两难”变“双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