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发展要素,企业家和企业择环境而栖,哪里环境更适宜,就会“飞”到哪里去。近年来,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理念,在能动履职上下足功夫,在主动服务上精准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防控源头,问需于企服务“最先一公里”
普法宣传是人民法院的基本工作,也是不可轻视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普法宣传,引导辖区民营企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经营活动中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
院党组坚持发挥“头雁”的牵引作用,带动队伍形成“雁阵效应”。依托“蒲公英”普法团队规模,3名党组成员分组带队,从审判一线到生产一线,靠前提供司法服务,先后走访调研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链主企业9家,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调研、切近交流等形式,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收集整理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在合同交易、公司治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10方面共23条司法需求,形成1家企业对应1份司法需求落实清单、1份调研报告,确保各项司法举措“有温度”“接地气”。
以“前端调研”服务重点民营企业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以“跟踪服务”强化效果评估、效能提升,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法企关系,全力打造接受监督、温情服务的司法保障品牌。
能动履职,畅通涉企案件“最快一公里”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首先看的是诉讼服务。立案是纠纷进入法院的第一道程序,诉讼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对司法的感观。
吉林高新法院以“一站通办”为关键路径,规范立案标准。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等多功能同向发力打造立案新格局,开通涉民营企业绿色通道,确保涉企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快执” ,进一步强化“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机制,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审,并持续推进类案专审,统一裁判尺度,确保类案同判。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员额法官与法官助理轮流值班,解决企业在诉讼服务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破除隐形壁垒,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一事一表”跟踪督办。通过立案窗口延伸“窗口+多元调解+司法援助”“窗口+高效审判+跟踪回访”一揽子处理模式,逐步实现“走进立案庭、事情全办清”便民服务体系。
多方联动,保护企业权益“最优一公里”
“我以为打官司很麻烦,没想到线上调解,不仅节省了我们往来奔波的时间,而且这么快就有了结果,真是方便!”收到法院寄来的民事调解书,某企业负责人感慨不已。
浙江某企业是一起跨省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今年8月初,他在吉林高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引导下,在线操作提交了相关信息。由于此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法官依托“法院+工商联”诉前解纷新机制,通过“总对总”委派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线上调解,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吉林高新法院积极探索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扩大“法院+”工作框架覆盖范围,与吉林市工商业联合会、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良性互动,从沟通联络、联席会议、诉调对接、信息共享、司法建议等方面开展合作,助企纾困解难。
今年,诉讼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和商”调解室,特邀三名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调解员,参与诉源治理,进行民商事案件的诉前调解。线上与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珠联璧合,线上调解室配备了一名联系法官和一名法官助理,只需要通过一块屏,一根网线就能串联起法院与工商联、调解组织。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司法服务。
善意文明执行,助企纾困“最难一公里”
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吉林高新法院依法加大执行力度,深入开展涉企执行案件集中统一行动。审慎使用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主动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实施正向激励,对于主动履行的中小投资者、小微企业等运用信用修复机制,引导诚信经营。充分运用执行和解。执行法官在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的同时,妥善把握执行时机、讲究执行策略、注意执行方法。尤其在标的额较大的执行案件中,积极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督促按期履行。今年1-8月已促使45家民营企业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到位金额2531.07万元。
走好“最先一公里”,才能到达“最后一公里”。吉林高新法院将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的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实效为目标,强化能动司法,创新服务举措,增强企业健康发展内生动力,为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有力司法服务保障,助力辖区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