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200万货款庭前调解 这家法院化解涉企纠纷有秘籍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8-25 09:51:09 打印 字号: | |


“感谢法院为我们主持调解,我们两家公司以后还要继续合作……”这一幕发生在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两家企业收到裁判文书后向法官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近日,吉林高新法院立案庭充分运用“和商”调解室工作机制,庭前调解了一起标的200万元的跨省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据了解,原告浙江某气体公司系一家生产工业气体民营企业,而被告吉林市某建设公司则是该公司的老客户,双方签订了采购工业气体的买卖协议,原告公司按照约定履行发货义务,但被告公司未能及时支付剩余200万货款,原告公司多次催要无果后,将对方诉至吉林高新法院。

该案受理后,办案法官第一时间与原、被告取得联系,深入详细了解案情。在沟通中,承办法官了解到,原告为外省企业,且原告公司系被告公司的上游厂家,双方公司通过多年的合作扩充了彼此在对方所在区域的业务范围考虑到双方企业存在长期合作关系,案件事实较为清楚,法律关系清晰明确,矛盾纠纷如不及时化解不仅对双方今后的继续合作产生极大影响,且机械裁判,可能双方企业均面临危局经过分析研判,法官启动“和商”工作机制,在庭前,充分发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理念重建双方的信任桥梁

一方面,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另一方面,违约非本愿,实属心有余而立不足。怎样才能既保证双边合法权益,又不至于让企业因为一个案子而彻底失去活力?考验着法官的办案智慧。本案中双方均是民营企业,秉持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的原则,承办法官引导双方企业进行对账,从法、理、利、弊进行调和,就本案可能给原、被告双方带来的后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双方都要放眼长远,换位思考,寻找各方利益平衡点,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签订调解协议。至此,该案得到圆满解决。

调解求的是一个“快”,图的是一个“理”,盼的是一个“公”,圆的是一个“和”。用法阐明事理,用心尊重意愿,用情解开心结。吉林高新法院立足辖区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精准把握枫桥经验本质特征,把中国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合共生和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司法调解工作中,促使各方实现解纷和经营的双赢,以会友、借解纷,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责任编辑:王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