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间有经济往来很常见,如何在不伤感情的情形下,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是一个很考验人性的命题。近日,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通过一连串的释法明理,灵魂发问,治好了被执行人的“还款拖延症”。
2017年1月,王某与林某夫妻二人为将经营的宾馆装修升级改造,向好友张某借款30万元。双方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夫妻二人共同向张某借款30万元,借款期限2年。王某与林某二人仅给付借款利息4万元后便开始“爽约”。多次追讨未果的张某遂诉至法院,经法官审理判决,被告王某、林某共同偿还张某借款本金30万元及利息。
收到法院判决书后的王某与林某夫妻二人抱着侥幸逃脱的心理,拒不履行法律生效文书规定的义务。申请人张某无奈下向吉林高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王某与林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执行相关法律文书,并多次联系王某与林某,耐心做夫妻二人思想工作,督促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但被执行人声称自己现在“一穷二白”无还款能力。执行法官通过线上网络查控系统、线下走访相关部门调查,均未查到被执行人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见此情形,执行法官并未放弃,而是依法传唤被执行人到法院接受询问。执行法官从法律角度讲明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不仅会被拘留,甚至可能面临追究刑责的不利后果,劝告王某与林某切勿因小失大!又从友情角度谈及张某借钱的雪中送炭举动,悉心做起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你们多年的朋友情谊还在吗?”“从情理上朋友当初借钱给你,是救急的,这份情谊不可辜负……”执行法官的一连串的释法明理,灵魂发问,点醒了夫妻二人,被执行人态度也发生积极转变,表示希望达成和解协议,并表示一定按时还款,王某与林某夫妻二人的态度转变获得张某的谅解,双方冰释前嫌重拾友情。
在本案中,执行法官通过对被执行人诚信教育,达到了减少矛盾,促进了履行的作用,大力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让诚信之风蔚然、诚信之力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