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务工受伤致九级伤残,
法官调解民工获赔17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区,为了多赚点钱,改善家人的生活,工作再苦,心里也是甜的。但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常常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民工讨薪”问题就变得极为普遍。
案情再现
2020年7月21日始,原告黄某在被告江苏某公司建筑工地上班,从事支模板木工作,工资以计件方式计算。2020年9月19日清晨6时许,黄某在工地施工时不慎摔伤,当即被送往医院救治,医生诊断为胸椎压缩性骨折,因伤情过重需住院治疗。后经鉴定,原告黄某伤残为九级。但是,自那场工地事故发生至今被告公司一直未支付黄某工资,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数次无果后,黄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该建筑公司诉至吉林高新法院,要求被告给付工伤保险、补助金、补偿金、欠发工资等各项金额共计22万余元。
诉前调解渡难关
此案涉及农民工权益,承办法官高度重视,将案件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放在消除矛盾,最大限度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上。在对案情有了清晰把握后,承办法官决定对当事人释法析理,促使原、被告达成调解。法官一方面向被告某公司释明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说明原告务工赚钱的艰辛,促使其自愿调解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考虑到原告黄某住院期间的费用系被告支付,法官也劝解原告降低赔偿金额诉求,最终双方接受调解。
钱到位,要撤诉
2021年9月14日办案法官接到原告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黄某向法官表达了感谢:“感谢法院、感谢法官帮我要回了赔偿款,解了我的一桩烦心事,我们已经达成和解,工资加上其他各项费用也已经支付给我175000块钱,你们真是一心为民、秉公执法的好法官,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承办本案的刘琦法官热情接待了原告,因原告不是吉林本地人,所以本着负责的态度再次向其释明:“这个案件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一旦撤诉不能再另行起诉。”原告笑着说:“知道了,钱都给了,不能再起诉了,谢谢法院,没想到递交诉讼材料后,再来法院是撤诉,谢谢法官!”挂掉电话不久,被告代理人也来电称:“我们想要一份民事裁定书,并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的工作服务态度太好了!”法官的耐心调解不仅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得到原、被告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做到了案结事了。
法官提示
在务工过程中,意外偶有发生,为保障自身利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要注意防范风险。而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受到伤害;用人单位也要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提供合适的劳动条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图.当事人填写撤诉申请书
吉林高新法院:郭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