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亲属借钱竟大打出手?法官高效执结14万
“法官,也是难为你了。我跟她不能见面,谈不了,我们都打起来好几次了,报警都好几次了,她不还我钱,态度还这样,枉我们还有亲戚关系,真是寒心。”
这是什么场景?是不是挺让人好奇?
这是吉林高新法院受理的一起亲属之间的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常某与被执行人张某系亲属关系,却因债务纠纷闹到大打出手,甚至无法面对面沟通的局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执行法官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张某以生意资金周转为由向常某借款,共计人民币30万元。2017年初,常某多次向张某催讨欠款,张某总以没钱等理由拒不偿还。后来常某得知,张某在2016年末购置了一套商住房,常某找到被执行人要求其出具一份还款计划,张某承诺:将分别于2017年底还款10万、2018年底还款10万、2019年底还款10万,分三次支付欠款。但兑现的实际情况却不理想,张某仅在2018年初还款3.5万元之后,再也没有履行还款,常某多次催要均无果,之前的承诺也成了一纸空文,更让申请执行人常某气愤的是,张某于2020年偷偷将商住房卖掉,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依然拒绝履行还款义务。
张某的种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常某的合法权益,更影响了亲属之间的亲情,无奈之下常某将其诉至吉林高新法院。
经法官审理,判决张某偿还常某26.5万元。但是判决生效后,张某依旧没有如期履行,反而双方因借钱事宜矛盾升级,争吵不断,导致双方根本无法好好沟通交流。常某既气愤又寒心,可20多万元还得要回来啊,遂向高新法院执行庭申请了强制执行。
至此,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张某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经线上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只有几千元存款,法官立即提起网络冻结,同时积极与被执行人张某取得联系,秉承温度与力度相结合原则,向其释法明理,告知其如若不履行,不仅会对她采取强制措施,转移财产拒不履行的行为还可能涉及到违法犯罪,那就不只是还钱那么简单了。
通过执行法官仔细分析利害关系,以及法律的威严最终将被执行人张某震慑住,张某委托其代理人与法官沟通,希望与常某签订和解协议。
另一边,法官又开始积极地做常某的调解工作,从情、理、法的角度,耐心细致劝其再给张某一次机会。经过几轮沟通,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张某先行履行了14万元欠款。
就这样,亲属间因“借钱”上演的闹剧,在法院的秉公执法下,终于拉下了帷幕。
法官提示:
现实生活中,“借钱”引起的朋友断义、亲属反目案例并不少见。于情于理于法,无论出于什么关系、什么原因,“借钱不还”都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在处理借款事宜时,一定要有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明确法律赋予双方的权利义务。
图:双方正在签署和解协议
吉林高新法院:汤丝焱